<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学园地 -> 法官札记

        踏着英雄的足迹前进

          发布时间:2013-05-07 10:46:52


            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在院政治处的精心组织下,我和几位同事有幸作为年轻干警代表参观了邓州编外雷锋团纪念馆和镇平彭雪枫纪念馆。短短半天的参观,重温了英雄的感人事迹,让我的心灵再次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

            雷锋只是一个普通的革命战士,他的一生并没有轰轰烈烈,但他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上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伟大,感动的力量。有些人说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了,我认为没有。雷锋虽然牺牲了,但雷锋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了战友们,编外雷锋团是对雷锋精神的传承。新时期雷锋精神的典型代表郭明义、每年评选出的感动中国人物代表,也同样在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这也是对雷锋精神的一种传承。

            雷锋的故事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雷锋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直到今天雷锋仍然活在我们心中。走进编外雷锋团纪念馆,我重新思考着:这是为什么?因为雷锋精神传递着一种人生的正能量。正如白岩松所言:“对于《感动中国》来说大家不应该理解成是央视或者是我们,而是我们所有的人,当我们所有的人一起要把这个奖杯以《感动中国》的方式去奖励给这些获奖者的时候,其实代表的是我们的一种追求和我们的价值观 。”

            人的一生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好事难。而雷锋精神就是在点滴小事中展现出来的。我们不能做到像英雄一样伟大,但也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最好。我想在自己的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应该时刻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做到尽心、尽力、尽情。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彭雪枫纪念馆,通过讲解员的详细讲解和参观展览,我了解的彭雪枫将军的生平经历,他投身革命20多年,南征北战,纵横江淮,最终为了革命事业献出年仅37岁的生命。

        透过锈迹斑斑、简单的武器和一张张照片,我看到了在那个艰难卓绝的时代里战士们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透过泛黄的手迹和一本本书籍,我看到了他们对革命的执着、对信仰的执着……

            先烈们无畏的精神和崇高的人格深深的震撼和感动了我们。参观把我们带入了血淋淋而惨痛的过去,更带给我们对现实和未来的深刻警醒: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今天,在我们的生活变得富裕了,我们不能够忘记这段历史,更不能忘记这段历史中千千万万革命志士所表现出的坚定的革命信念,伟大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人格。这些高贵品质使他们能凛然面对敌人的屠刀,而正是无数像他们一样的烈士的大义凛然使中国革命从无到有,从有到强,最后取得了全中国的解放。这一切都是中国的无价财富,是中华民族得以自强自立的精神柱石。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世界的挑战,进行的是提高国力,增强国家竞争力的伟大事业,这是另一场革命。而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将这场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支柱。

            作为年轻人我们不能安逸于稳定的生活,更应该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不断进取,勇于奉献,以先进为榜样,时刻牢记自己的理想、信念,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责任编辑:wl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3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